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官场之风流人生 > 第七百九十四章 淮海融投

第七百九十四章 淮海融投(4 / 5)

就谈不上多顺利。

官场上的倾轧,并不会影响到熊文斌在沂城应享受到的政治及生活待遇。

沂城两区三县,人口仅及东华一半,工业及财税规模更只有东华的四分之一,常委楼是位渚江畔紫麓山东坡的一处小别墅群。

沂城市区,比东华更贴近渚江,驱车上紫麓山,停在熊文斌一家所住的小楼背后,城区路火就在脚下铺陈开。

刚刚通过电话,知道熊文斌的车就在他们后面回来,沈淮下了车,就没有急着上前去按门铃,而是站在院子后的看着沂城市区的夜景。

熊文斌从后面坐车过来,看到沈淮站在院子后看着缓坡下的沂城夜景,也下车走过来,说道:“沂城经济发展势头没有东华那么迅猛,不过城市建设搞得相当不错,江华还是很有能力的……”

沂城市委书记江华在赵系也是算相当有能力的一个人,而且他在沂城的任职,从市长到市委书记有长达七年的延续姓,同时在年龄上也有优势,使得他在沂城的权势差不多是一人独大。

市长岳秋雄即使作为地方出身的官员,也难分江华的势,沂城现在差不多算是赵系在淮海的基本盘。

江华不仅搞城建有那么一些水平,争功的水平也是一流,沈淮用一种很是无奈的口吻,跟熊文斌说道:“将沂城也划入淮海湾经济发展区域,本来是你最初提出来的,而在淮海融投几次筹备会议上,赵秋华只要出现,就反复强调是江华在极力争取将沂城列入淮海融投的投资区域——也真是难为他们能厚下这脸皮。”

沿淮海湾,在地理上更准确的是指渚江南岸的平江以及东华跟岚山市,沂城划不划入,都没有固定的说法。

沂城市这次努力想要列入淮海湾经济区,除了看重未来省及国务院可能出台对淮海湾发展有利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之外,更直接的好处就是淮海融投明确是要将80%的资金用于推动沿淮海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