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专长听候君主召见,称翰林待诏。
唐玄宗时,较多地选用文学士人,称翰林供奉,用于起草诏令,议论时事。
开元二十六年,在翰林院之南另建学士院,专门负责掌管内制。原有翰林院自此一分为二,一为翰林学士,一为翰林院,人称旧翰林院。二者虽皆有翰林之名,但性质却很不相同,前者专以待文学之士,是在禁中起草诏命、参预机务的枢要部门。后者则杂处各种技能之人,是在内廷供奉君主的普通机构。
唐朝后期,政局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藩镇割据形势出现,宦官专权局面严重。皇帝与朝臣联合反对宦官的斗争以及朝臣内部的党争愈演愈烈。在这种政局下,号称天子私人的翰林学士得以在政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先是起草内制、参谋顾问,侵夺了中书的权力,继而参预机密,权力趋于鼎盛。
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实权极大。慢慢地,翰林院的权利,已经相当于丞相。
后来又有内相之称。
翰林院,本来是指文学之林,是文翰荟萃所在。囊括天下各种天文地理等知识研究的地方……总而言之,翰林院,就是一个皇帝的后花园,绝对私人掌控的中枢机构。
但在翰林院任职的学士,大多都是大臣兼任。
故而,这些人,可是龙炎绝对的实力派。
“来了来了?”
“快读出来,读出来!”
“科举,分为文举,武举,匠举,又称工举,各分三科考核……”
“各科取百分满分,一科规定时间……”
“总分两百四十者,成功入举,据各科成绩分职!”
“文举分策论,时题,八股……”
“武举为……”
“工举……”
这些翰林院的老头子们,听着便低头奋笔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