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的观点,因为他们仨是对的!
肯定是先有部落,再由部落联盟,最后才是国家。
所以这个“原君”的产生,必然是由下往上推的,不可能是先有一天降猛男,譬如什么天照大姐的子孙,然后就特别牛逼,别人看见他都纳头就拜,这个部落、联盟、国家一下就都有了.这完全是瞎编的鬼故事,不足信的。
“对,对,他们说得都对!”朱舜水看见了刘进忠投来的询问眼神,就连连点头,“古之君臣就是这样产生的不是君王拔臣子于微末,而是臣推举贤能之士为君!而如今的新大明,也是臣拥君,而非君选臣。所以先有会议,后有原法,再有大将军,最后有皇帝的顺序是对的。不过这个大将军的幕府和朝廷是怎么个关系?”
李中山连忙解释说:“大将军是武官之首,幕府执掌的是天下兵马。而录尚书事则是将军兼任尚书省的主官,相当于丞相。
另外,尚书省还会设立左右丞作为副相,协助大将军掌管天下文臣。复甫兄会出任尚书左丞,三好兄将会出任尚书左丞兼应天府尹。”
李中山设计的中央一级的行政体系还是很合理的,一个丞相,两个副丞相。丞相在战时出任大将军,因此称大将军录尚书事,再设立一个幕府,以方便指挥全国军队。而录尚书事(丞相)则领导尚书省.相当于一个中央政府!
“那地方上怎么安排?”刘进忠对于染指朝廷暂时没什么兴趣,于是就跟李中山打听起了地方上的安排。
“地方上是行省和藩镇并列行省的主官是巡抚,一省之中,只要不是藩镇辖区,民政都归巡抚总领。”李中山赶紧将复明国人大会讨论出来的方案,详细告知了刘北王,“至于军务,则分成乡军和新军两个体系,乡军属于地方军,由各省提督任主官。新军则是幕府直辖的军队,由幕府管理,只是驻扎在地方。
当然了,各方镇之兵,不在乡军、新军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