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了如果家里头不是很差钱的,就是捐也得捐一个身份啊!
而那些当了国人、国士的,也都是挺有滋味的,大明原来有他们一份儿!
他们推举的代表可以去参加复明大会,也可以参加南京的议政会,国家大事和地方事务,他们都有发言权。而且为吏当官,都非国人、国士不可.这种我是皇上自家人的感觉,还真是挺好的。
除了感觉挺好之外,南京城内的手工业者和小商人们的收入在南京保卫战胜利结束后也上了个台阶!
南京可是丝绸之都,又是长江上一个重要的贸易枢纽,还是东南都会。可是南京保卫战胜利之前直到大清入主南京后这段时间内,由于南京的对外贸易被大清朝掐了脖子,丝绸卖不上价,长江贸易枢纽的利益也降得厉害,东南都会就更别提了东南一带的地主老爷不是在乱世当中死掉了就是被大清的文字狱吓得缩起来了,谁还敢来南京张扬?
所以那些上点年纪的南京百姓,就没有不想念大明的而现在,大明回来了,南京又是国都了,海外贸易也通畅了许多,东南地方上的士绅在南京保卫战结束之后,也蜂拥来了南京城——再不来,那就要被士林中人当成土财主了!而且不来南京怎么捐国士?不捐国士,以后怎么当官当老爷?
现在大明刚刚复辟,一定需要很多官的,机不可失啊!
于是,这个南京的市面,在保卫战结束之后,就肉眼可见的繁荣起来了,整座城市那可真是生机勃勃,万物竞发啊!
可就是这么一个“管叫大小都欢悦”的好时候,南京城中居然开始流传起了“东王将为万岁”和“东王杀定王,大清还复来”的流言!
这个流言刚出来的时候,南京百姓是不大相信的——现在都“原君、原臣”了,定王就算登了基,那也就是个垂拱而治的虚君,根据复明大会已经敲定了原则的《大明原法》,以后大明的国家大事会由一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