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官家那迫切的模样,吴执中心中一梗,但他还是将那两份抄录好的奏折恭敬地奉上。
官家赵佶眼神直勾勾地打量着手中的奏折,时不时地啧啧两声,偶尔还深以为然地颔首而笑。
“好好好,当真不愧是小高啊,居然能够想到如此妙策,以解我大宋冗官之弊。”
“户部还是户部,负责管理天下诸路州县之户籍民生,所增之三部,皆有明晰之责权。
如此一来,着实解决了朝堂乃至地方上责权不明晰,人浮于事之弊……”
“吴老爱卿,这些,都是出自小高的手笔?”
看着官家赵佶两放眼光地看向自己,吴执中缓慢而又笃定地点了点头。
“正是,老臣与陈侍郎亦深为小高状元之材所折服,唯有像他这等数百年不世出之才俊,才能够想到这等良策。”
陈侍郎默默地看着跟前吴老与官家在那里亲切的交流。
虽说这两策皆出于那小高状元之手,但有一些东西,却是吴老的构想和理念,例如在州官署置八曹,至县置八房。
但是看到官家误认为那些皆是小高所思所想,而吴老却顺水推舟而不居功,陈侍郎也只能沉默。
直到君臣二人讨论了许久之后,官家赵佶这才相当满意地拍了拍这两份奏折。
“依朕之见,这拆分户部,反倒更容易一些,这科举取士改良之策。
光是在府、州、县置学官,就是一件极其繁琐之事,只能徐徐图之。”
“这样吧,这两份奏折,朕就先收下了,朕需要仔细斟酌一番。”
#####
等到那两位卿家离开之后,官家赵佶,却仍旧坐在案几跟前,反复地打量着那两份奏折,仔细地思量着可行性。
那科举取士之策,只能徐徐图之,必须先在大宋诸府、州、县先置学馆,置学馆以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