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动作。
略一思忖,他径直走入前面的扑面,并推开了店铺,挂上了开张的牌子。
一静斋卦馆,时隔小半月,再次迎来了开张,只可惜因为长久地关门,原本因裴氏打出去的名气,也渐渐没落。
更没有了堵门排队算卦的景象。
季平安乐得轻松,施施然擦干净了卦桌,给自己沏了一壶茶,坐在椅子上静静看书等待。
约莫过去一炷香,他将视线从书籍挪开,透过门扉,望见街角走来了一老一少,两名读书人。
二人沿街走到店铺前,认真辨认了牌匾,径直跨入门槛,为首的老夫子拱了拱手,用地道的余杭方言问道:
“敢问,可是一静斋的李安平,李先生?”
旁边的少年也好奇地看过来,眼睛里带着审视。
季平安放下茶盏,视线隔着水雾,饶有兴趣地看向这对祖孙,笑着颔首:
“正是,老先生要算卦?”
长眉法师露出欣喜的笑容,忙拉着佛子在柜台前坐下,道:
“早听过了一静斋李先生的名头,是个有本事的,只是前头来过,得知出门去了,不想今日倒是来巧了。”
季平安笑着说:
“的确是巧,我这上午刚回家,二位便登门了。”
长眉法师完美演绎出一个江南本地家学严苛的老夫子形象,一阵寒暄,这才进入正题:
“我这孙儿快要考秀才,特来请先生算一算,此番能否如愿?只是倒不知小先生可擅长此道?”
江南作为大周的科考大省,算姻缘,算科举,都并不少见。
季平安闻言笑了笑,说道:
“老先生有求,自然要应,否则岂不是辜负了二位远道而来?”
说完,他认真端详了少年几眼,忽然轻轻叹了口气。
长眉法师紧张道:“先生为何叹气?”
佛子也装出忐忑模样。
季平安摇了摇头,面露难色,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