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交加的晚上,贾俊在病情加重后,深知自己已经命不久矣,亦是强撑着身子给皇帝留下最后的遗疏。
自古忠义两难全,但贾俊已经算是做到了。
他遵从太皇太后的懿旨冒天下之大不韪进宫是义,不惜丢掉性命喝下海鲜汤亦是义,由始至终都没有忘记当年的那一份提携的恩情。
只是他终究是大明的重臣,亦是一直想要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的忠臣,所以临死前他决定为皇帝破局。
周太皇太后的身份摆在那里,所以弘治皇帝在这场斗争中处于天然的劣势,甚至即便取胜亦是一种败局。
杀,这是不可能杀的,天底下并没有皇帝杀皇祖母的先例。此举不仅让弘治皇帝遗臭万年,而且还会让蒸蒸日上的大明王朝离心离德。
留,这是不可能留下的,周太皇太后生活在紫禁城始终是一个变数,皇帝的平均寿命已经说明很多问题,没准太皇太后逮着机会又往乾清宫送去一把火。
贾俊知道最好的做法其实是效仿当年的景泰皇帝,并没有将那位太上皇留在紫禁城,而是将迎回来的太上皇英宗幽禁在南宫之中。
幽禁,亦不能直接摆到台面之上。
南宫的好处显现出来,既威胁不到乾清宫中的皇帝,又是一处规模可以相配太皇太后身份的居所,还处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
若太皇太后被幽禁在南宫,那么太皇太后很难再做出有害皇帝的事情,偏偏世人还挑不出太大的毛病。
这个天才般的提案,成为皇帝破局的最优解。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份遗疏的内容公布后,以尹直和王越为首的官员纷纷上疏附和贾俊提出将太皇太后迁居南宫的提案。
正是如此,这个将太皇太后安排到南宫的提案由贾俊临死之
时提出,而后得到了满朝文武百官的支持。
周太皇太后的命运早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