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人年龄相仿一见如故,沿途吟风颂月,特别有徐经的钱财开路,所以这一路进京简直是顺风顺水。
不过这一路,徐经发现唐寅并不像外界传闻那般不读四书五经,而是时常钻研其中。
尽管自己的水平不及对方,但能够从应天乡试杀出来又岂能是草包,所以亦是趁机跟着唐寅交流和探讨。
时间很快来到了弘治十二年春,京城会聚全国前来参加会试的最优秀举子,而最耀眼的是两个人:唐寅和王守仁。
其实全国两京十三省,单是这一届的解元郎便有十五个之多。
只是南直隶作为科举大省,解元含金量很高,有近八成的解元顺利金榜题名。偏偏唐伯虎还是有名的才子,所以造成比以往南直隶解元更大的轰动性。
其实任何事情都需要噱头,明明上届的南直隶解元亦是一同参与此次会试,为什么唯独唐寅这个解元拥有光芒呢?
唐寅并不是传统的书呆子,而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特别其书画已经名动江南。如此有才情之人,现在参加乡试夺魁,如同后世知名歌手拿到了高考状元般让人震惊。
正是如此,唐寅的出现打破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自然是格外受到世人关注。
唐寅到了京城之后,并没有往青楼里去,倒是时常被徐经拉着拜访一些南直隶籍的官员。
虽然程敏德被弘治抄家问斩了,但徐经有钱又有人脉,加上唐寅已经是金字招牌般,所以没有哪个南直隶官员将他们拒之门外。
刑部尚书宋澄是南直隶歙县人士,原本这位刑部尚书是出了名的不近人情,但此次亦是破格见了徐经和唐寅。
“唐寅的命是真好,这宋尚书的门槛高是出了名的,没想到他竟然亦能进去!”在得知唐寅成功拜访宋澄后,不少考生当即酸溜溜地道。
至于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