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给后人吗?”
“臣等有罪!”
“京津铁路不该停滞下来!”
“咱们当为子子孙孙披荆斩!”
……
都察院左都御史万翼等高官坚定想法,纷纷进行表态地道。
站在他们的位置上,其实什么都不做是最舒服的。只是他们早已经定下强国的目标,如今明知道铁路能够加深两地的融合,他们又有什么理由停下来?
“请陛下指明新铁路线,臣等愿为陛下和大明赴汤蹈火!”兵部尚书刘宣坚定念头,亦是站出来表态道。
在场的官员纷纷表态,同时好奇地望向朱祐樘。
如果是以京城为中心的话,那么最重要是两条路线,一条自然是北京城跟东北粮仓的联系,一条则是北京城跟江南的连通。
只是从成本来看,最佳的路线无疑是连通东北,这样北京城的粮食便得到了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朱祐樘面对众人的目光,却是微微一笑地道:“新的铁路该如何修,你们不该问朕,而是要问一问自己!咱们从哪里修,既能解决朝廷的需求,亦能有益于百姓!”
跟独断专行的皇帝不同,而今的朱祐樘更乐意于将问题交给这底下的官员,然后再由自己做最后的裁决。
现在已经敲定要继续修建铁路,那么既要考虑国家的需求,亦得考虑最核心的的收回成本的问题。
虽然京津铁路投入十分巨大,但天津的货运需求摆在那里,一旦正式开始运营,那么未必不能收回成本。
“陛下,臣以为可修京杭铁路!”工部尚书陈坤挺着大肚子站出来,显得无比认真地道。
啊?
此话一出,在场的官员纷纷震惊地望向陈坤。
按京津铁路的投入进行计算,一旦大明朝廷要修建京杭铁路的话,那么朝廷至少要砸下一亿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