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考卷既不是第一场的四书五经,亦不是第三场时务策,而是现在正在进行的第二场考试。
至于皇帝交代下来的那一道题目,只能说是神来之笔,这才是选择人才的最好考题。
天空很蓝,京城繁华仍旧。
由于顺天贡院锁院将近九天的时间,所以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外界并不知晓,仿佛是属于另一个世界般。
会试对普通百姓或许很重要,但对大明朝廷仅仅是一场选择储备干部的考试。
朝廷自然不可能因为一场会试而停摆,在顺天贡院的考试如火如荼的时候,各个衙门亦是已经默默地运转。
吏部负责外察,工部负责工程,户部负责税收,而礼部则负责祭祀等,正在有条不紊地协助皇帝治理两京十三省。
有关会昌侯的案子,虽然京城仍旧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但皇帝、刑部和顺天府衙很默契地采用了拖字诀。
宋澄虽然执着于公义,是请求斩杀会昌侯的坚定代表,但亦是知晓皇帝的难处。
正如徐鸿所说,若皇帝真的有心包庇会昌侯,那么便不可能支持他如此彻查这个案子。而今逼着皇帝不顾丹书铁券和英宗皇帝的允诺而斩杀会昌侯,便是一种不忠的表现。
宋澄为此还特意进宫面圣,当得知皇帝将案子放到会试的试卷上的时候,即便是万年不变的棺材脸都想笑了。
那帮闹事的士子早前是高谈阔论,而今案子摆到他们的面前,他们恐怕才会真正感受到案子的难处。
完全可以想象,那些士子定然是要抓耳挠腮,要么放弃这场会试,要么则是乖乖地思索这个案子如何才能两全。
至于会昌侯如何处置,虽然皇帝没有同意直接将会昌侯推上断头台,但起码亦没有对会昌侯无罪释放。
审判,自然是一套固定的流程。
皇帝将会昌侯的案子挑出一点毛病便打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