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人终究是狼子野心,本公子以为直接拒绝不给便是!”
“对,不跟蒙古通贡互市,若是他们真要战的话,吾辈当弃笔从戎!”
……
随着消息在京城中传开,达延汗请贡的事情很快便引发朝野的议论,而京城舆论方向倾向于不答应。
“夷狄者声教所不加,其潜称名号,自其故态。于中国无预其,虽辞若骄倨,然自古御戎来。则不拒在我。先朝亦累赐包容,今彼既在边候,旨宜且降敕大同守臣宣谕其酋长果诚心入贡,则以小王子所遣应入者名数上,请遣内外重臣迎之如故事。若观望不来,亦听之,仍严我兵备相机战守。”
“自古驭夷之道未尝不以怀柔为上策。今小王子以皇上嗣统感恩向化,遣使入贡,若不俯顺其情使之怀,惭意沮则。外为强肤所胁,欲来不能,欲往不安,非大举入寇,计无所出。”
……
这个时代的掌权者终究不是气血方刚的士子,而是那些喜欢共享太平之福的重臣和武勋,他们很多人却是想要以和为贵,共享太平之福。
“谓瓦剌精兵数万,岂无窥觎中国之心?特以小王子部落隔绝其间,往来必假道而后得入。朝廷能与小王子通和,若汉之呼韩,唐之突利,使为外藩。瓦剌虽强,岂能越小王子而入哉?”
“今逆虏外称纳贡而内畜奸谋,恐译字通事官,拜虏中,走回人等贪其贿赂,以中国事情告之,为害非浅。乞敕兵部榜谕。”
……
当然,对大明跟达延汗通贡一事,朝廷亦是存在一些反对的声音。
只是不管主战和主和如何争吵,现在真正做决定的是朱祐樘。朱祐樘现在已经彻底掌握朝局,特别在江西的事件后,张蓥和徐溥已经彻底安静下来。
朱祐樘作为事件的真正决策者,面对这个事情亦是感到犯难。
他知道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