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内务府典记,从中翻找之后发现,谢家的确来自于谢家庄,初来津门时只有一家四口,且因为是八大家之首,清廷也派人查过,属实。
看到这,年成凯就疑惑了,谢家明明十二口都死光了死绝了,清廷应该很清楚呀,属实又算什么?难道谢家十二口中还有人活着,活下来了四个?
这怎么可能呢,如果活下来了四个,难道异道和当地衙门的记载都是错的?就算谢家再有本事,充其量只能篡改衙门的记载,异道的记载他怎么改得了?
尉迟然听完也觉得怪异,但他立即问:“谢家第一代长子是什么情况?典记内有记载吗?”
年成凯道:“没有详细的记载,只是说谢家的长子当时染病没有去见康熙帝,卧病在床,其他的就没有写了。”
尉迟然又问:“按照谢恩所说,他是第三代,可他娘却说漏嘴,说他是第四代,这又算怎么回事?”
“这也是怪事一桩,”年成凯回忆道,“按照我后来搜集来的资料,谢家第一代四人,夫妻二人带两个孩子,一大一小,第二代也就是第一代谢家小儿子娶了一妻一妾,妻子生下了一儿一女,妾室生下了一个儿子,但大儿子并未继承家业,相反是让妾室的儿子继承了家业,第三代就有了四个儿子,第四代也是如此,按理说应该是四代人,不是三代,换言之,谢家想要隐瞒第一代的存在,这很奇怪,不符合常理。”
尉迟然又道:“最怪异的是,按照传统,明明有正妻的儿子,为何要让妾室的儿子继承家业呢?还有,清朝历经两百多年,四世同堂基本上八十年左右,这时间也合不上呀。”
年成凯道:“所以,我很想去谢家庄走一趟,看看那块生财之地,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从那里开始的。”
尉迟然也赶紧道:“那我们不如现在就出发?”
年成凯虽然和尉迟然说了这么多,但依然用怀疑的眼神看着他。
尉迟然道:“我是有求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