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吧?”
这…宇野宗佑和杉山和男脸色变得微妙,但事实就是如此,他们不得不承认。
“那么从50年代到现在的80年代,这中间的30年。
我们与米国在经济的合作都一帆风顺,或者说亲密无间吗?”
“白川桑,您的意思是…?”宇野宗佑严肃的神色中,又多了一丝认真。
“我们与米国虽然合作甚多,但竞争与摩擦却也始终伴随左右。
50年代中至70年代初,霓虹的经济支柱是纺织业。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米国的关税优惠政策。
霓虹凭借极低的人工成本优势,把纺织品市场份额从51年的17.4%扩大到了56年的60%以上。
米国的纺织品市场,其中半数以上的商品来自霓虹。
这确实是一项了不得成就,但这样真的没问题吗?米国人对这样的结果也满意吗?
事实证明并非如此,也就是从56年开始,米日先后四次签订纺织品贸易协定。
协定内容旨在限制,霓虹纺织品的出口数量、增速、总额等各方面数据。
并且到了60年代米国国内的同行反抗情绪激烈,向政府提出了反倾销诉讼。
迫于压力当界总筒承诺对霓虹纺织品,做出更加严厉的措施。
终于在71年,米日两国签订了《米日纺织品贸易协定》。
至此‘纤维摩擦’落下帷幕,霓虹放弃纺织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随着白川枫的娓娓道来,无论是宇野宗佑和杉山和男表情都变得有些复杂。
说不出是为曾经的经历感到屈辱,还是为当时做出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而感到庆幸。
然而霓虹和米国的贸易摩擦就仅限于此了吗?不,还远远没有。
“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米国的钢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