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连根拔起,所以大的荔枝树并不会死,第二年还会接着结果。
至于杜牧写的那首《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也就是‘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绝句并没有什么批判的意思,而是在炫耀,大唐盛世超过了前面的汉朝,唐朝有好马且道路良好,不必再如同汉朝那样通过嫁接的手段才能吃上新鲜的荔枝了!
毕竟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就中了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来做到了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属于是那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的官二代!
所以,古人只是生产力和科技不发达,不代表脑子有包,劳民伤财的就为了吃点水果……
而刘盈有底气在新丰城搞荔枝狗肉节,是因为他找到了另外一种运送荔枝的方法,这种方法相较于那种大费周章的嫁接,要简单许多,甚至一直沿用到了后世。
也就是隔壁阿三至今尚在使用的‘稻草空调’。
说人话的话,就是采用培植的原理,以及最简易最便宜的蒸发降温法,来保持水果在长途贩运中不会腐烂变质。
具体的步骤,则是当荔枝快要成熟的时候,砍下一些新鲜的枝条,折断出汁液后扔进水坛,倒入水坛总量一半的干净的山泉水,之后将长满荔枝的枝条插进水坛,用竹篾和稻草覆盖。
这样,就等于有了一个装满培养液的培养皿。
至于保湿保温,则是将水坛放在不漏水,上面覆盖有油布的马车车厢中,接着再用稻草填充车厢,运输的时候不停在稻草上浇水。
当水分开始蒸发的时候,车厢内就会形成恒定低温。
培养皿,也就是水坛中的树枝汁液会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温度区间。
嗯,如果道路比较远的话,还可以提前在插有荔枝枝条的水坛里倒点酒或是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