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了,汉承秦制,不管货币多重,在汉朝初期,货币上的文字都是‘半两’这两个小字。
于是乎,朝廷混乱的铸币规格,造成的是民间的假币横飞。
而铸币这种事,和后世的印钞票是大致相同的一件事。
一百块的货币,如果印刷的成本是一块钱,那么这剩下的九十九块,就是印钞的利润。
而铸造假币,无疑就是在侵吞国家的铸币利润。
所以《汉书》中才会记载:令禁铸钱,则钱必重;重则其利深,盗铸如云而起,弃市之罪,不足以禁矣。
于是,当行政手段无法遏制假币的诞生,刘盈此刻那个还没有出生的欧豆豆大手一挥。
我得不到的,大家都别想得到!
他完全放弃了国家铸造货币的权利,任由民间养蛊一样的私铸货币。
汉文帝的目的,自然是希望用良币驱逐劣币,而手段,则是在市场上摆放钱衡,也就是衡量货币重量的天平。
造假币的人所赖以为生的,其实是国家行政力量的背书。
即便他们铸造的假币再伪劣,却也和国家规定的流通货币大致相同。
如今,当“使民放铸”的政策实施后,假币没有了国家的支撑,必须面临市场竞争了。
所以根据出土的秦十二铢钱、汉初三铢钱、吕后的八铢钱、文景时期的四铢钱、武帝的四铢和五铢钱,以及东汉的五铢钱放在一起对比的话。
含铜量最高的,就是文景时期民间私自铸造的四铢钱。
其次,就是刘邦所铸造的,被称为荚钱的三铢钱……
嗯,‘厚道’的吕雉所铸造的八铢钱,含铜量还比不过穷疯了的刘小猪所铸造的五铢钱……
至于秦国的十二铢,也就是半两钱,含铜量和汉武帝的五铢钱相差仿佛。
所以,他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