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算被抹除了,军部上层松了口气。
之后一直到八月份,明军便开始再次调整战略重心,屡次向澳洲增兵,充实澳洲兵团的兵力。
之前周长风就曾担心美澳联军会在今年尝试反攻,朱泠婧也有相同顾虑,因此决策层密切关注着敌人的动作。
时至今日,大明武装部队除去战前四十多个师、三十多個旅的常备军以外,已经扩充了相当数量的战时征召部队。
这包括53个陆军步兵师、12个陆军工兵旅、9个陆军交通兵旅、27个汽车运输团、18个空军高射炮旅、15个陆军宪兵团、92个独立高射炮营、69个独立岸防炮营、7个海军勤务支队等等一系列单位,总数达二百余万人。
现在陆海空三军纸面上的总人数已有六百多万人,其中陆军291万人、海军239万人、空军72万人。
尽管绝大多数部队都处在齐装满员的状态,不过接近半数的陆军作战单位滞留在本土无法投入战斗。
明军所面临的窘境在于作战地域存在很大的限制,无法像欧洲战场一样通过发达的公路与铁路网维持数百万大军。
东亚和南亚看似相连通,但是安南、缅甸、印杜之间地形崎岖坎坷,原始森林遍布。
英国人根本就没在缅甸修建铁路,连通英属印杜和英属缅甸的只有一条狭窄土路;相反,倒是印杜地区的铁路网四通八达十分密集。
这导致明军还得先修路筑桥,贯穿英属缅甸和暹罗的单向铁路建成通车以后情况有所好转,这条铁路每天最大运力为3000吨,理论上可以供给40万部队的作战补给需求。
可这还无法满足需求,因为明军印杜兵团总兵力达34万人、安南与日本仆从军亦有30万人。
为缓解物资短缺之境况,大明海军开辟了从星洲到吉大港的海运航线,基本满足了这数十万大军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