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豪华的观瞄设备,除车长塔以外,装填手也有弧形轨道潜望镜,炮塔侧面还开孔安装了观察窗,感知能力已属一流。
即便如此,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分辨周围情况仍然颇为吃力。
冲击队形左翼的一辆四〇式中坦的车长胆大无畏,不惧枪林弹雨打开舱盖探头观察,最先确认一处反坦克炮掩体。
车长随即操纵高射机枪扫射指示,几串曳光弹飞去,尤为明显。
很快就有多辆坦克调转炮口瞄准开火,几轮爆炸过后,那处掩体彻底哑火了。
不同于欧洲的盟军标配了57㎜(qf6磅/m1)反坦克炮,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还是喜欢更轻便的37㎜反坦克炮,代价就是根本没法对明军新锐的中坦和重坦的正面构成威胁。
美军第106步兵团本就被炮火炸得七零八落,眼下根本没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火力逐渐稀疏了下去。
仅六分钟后,明军坦克就接二连三的突入敌阵,并不管不顾的继续向纵深挺进。
由于指挥官命令乘车冲击,随之而来的数十辆装甲输送车一直等到驶进美军阵地时才停车,美军抵抗火力十分甚至九分贫弱——相对而言的贫弱。
密集的斯普林菲尔德.30步机弹和柯尔特.45手枪弹射向明军装甲输送车,叮叮当当作响,可是除了壮胆以外无济于事。
这期间只有一辆车被巴祖卡火箭筒击中,里边的明军士兵们不等车停稳就急忙弃车撤离。
「到地方了!兄弟们开干!」
「预备——开门!」
明军装甲步兵踹开车尾舱门,纷纷冲出车外。
他们迅速分
散展开为接敌战斗队形,用自动步枪和霰弹枪扫荡残敌!
班副和一名士兵留于车上,推开车顶盖,前者指挥车辆,后者操纵车顶机枪提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