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官报主编本身并不是一个官职。
这也是何夕的一个建议。何夕承认,官报的主持者如果不是官员,是不可能的。毕竟,这代表官府喉舌。但是官报整体上都是官员。将报纸办成衙门。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当然了,这是何夕当时的意见。何夕常年不在南京,官报的发展自有进度。不过,朱元璋很注重何夕的想法,也就做出这样的规定。
丁显的才华,让他走到了这一步。也仅仅是这一步而已。
他也想通过官报升迁到其他地方。但是几乎不可能了。
丁显可以预见的未来,他会一直在官报。直到自己的生命尽头。这对丁显太过残酷了。
丁显自己是这样想,他并没有发现,他或许有一些因祸得福。因为他在官报时间长。写得太多了,对各种文章,更是得心应手。渐渐也有了名声。他不知不觉地也有了影响力。
依托于报纸所产生的影响力。
这种新模式下的所谓名流大家,似乎还没有先例。丁显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他今日与往日一样,看见了各方面的情报。自然也看到了蓝玉与何夕的奏疏副本。
他一目十行地看完了。
只是久久放不下来。
他想起当日御前决定,心中有一丝后悔之意,但仅仅是一丝而已,很快就被他自己掐断了。在他看来,何夕也不过如此。有今日的位置,不就是因为有安庆公主吗?
他满怀愤懑,匆匆下笔,写了一篇雄文。驳斥蓝玉征日之论。
丁显的文章功底是极好的。他在官报消息又是非常灵通的。看到的东西也多。一下笔就直戳重点。
他抨击蓝玉擅启边衅,为了一己之私利。战事不休。并将蓝玉的各种私心全部挑破了。并将蓝玉之前各种破事,给翻了出去。还是顺便一笔,将何夕给带了进去。在丁显的妙笔之下,让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