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朱棣的成就或许在何夕之上。
不过,也不好说,真一切平等比较,朱棣定然没有历史上的成就。
只是父亲看自己的孩子,总是与旁人不同。
本来朱元璋想说,何夕在后世受到的教育是他最宝贵的。只是这话不能说,只是含糊说老师。
徐达心中暗道:“何夕的老师,是何等天人,连宋学士等人也不及。”
宋学士是指宋濂,朱元璋建立大本堂。教授子弟,以宋濂为首的教师,等是全天下一等一的。几乎是当时最好的教育班子了。而今徐达听一人能胜过这么多人,心中自然好奇。
只是,朱元璋不主动说,徐达是不会问的。
朱元璋说道:“南洋的捷报你也看,该说正事了,以你之见,南洋该怎么办是好?”
徐达沉吟片刻,说道:“陛下,说实话,如果我当时在南京,不决计不赞同下南洋。并不是,我对南洋没有兴趣。其实我家里也在南洋生意上掺了一股,获利不少。何夕说过一句话,大明之有南洋,就如同汉唐之有西域。再者,何夕上次的密奏我也看了,不错,大明向南开拓,纵然一时投入太多,但是将来算总账,总是赚的。因为能种庄稼,能养人的土地才是无价之宝。北方如果不是蒙古威胁边境,那都不是人待的地方。大明国策,防北攻南,没有一点问题。”
“但是,何夕做得太冒失了。”
“以堂堂正正之师,步步为营。天下何能当之?南洋诸国,所谓之强国,如安南,如爪哇,如暹罗,其实力,尚不及方国珍,明玉珍。大明寻机会,拜一上将,领三十万之军攻之,一二年定之,休息数年,复南下之,这样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而今何夕去国悬远,内隔安南,占城,暹罗,一旦有事,朝廷援军数年不至都有可能。”
“一旦大败,南洋之军尽覆,再想南下,事情就难了。”
这也是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