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斗法的“擂主”,真正论及起来,少年书生或许才是那个进益与收获最为浑厚的人。
虽然真形的道途仍旧未曾教他洞见门扉,但是这一刻,借助着一位又一位大教道子在他的面前显照开天法道途之中的诸般锻体之道,竟教少年道子先一步甚为明晰的洞见了另一条通途——
他许是可以借助着法身之道与锻体之道间有类同源而出的牵系,将自己的道法从混元法的领域,演变到开天法的领域。
事实上,改道易法的过程之中,法门功诀层面的困境对于少年书生而言反而是最为微末的,毕竟其中义理早已经被宗老一言以蔽之,“一阴一阳谓之道”,他只消变演出自身道法功诀之中阴阳俱全的生息,便可以做到所谓的“一阴一阳谓之道”。
不说少年本就高卓的才情,便是他“人形道藏”的声名,也意味着少年能够轻而易举的从自己原本便掌握着的诸般道藏之中,轻而易举的找寻到与自己现如今所修持的法门功诀相对立、或者部分相对立的功诀,在原有成法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最后融入自身的道法功果之中。
这一步对于少年书生而言并不难。
但陆铭海终归是要改道易法,而不是散功重修。
对于他而言,从这一领域跃入另一领域的那一道门扉,或者说是那一道桥梁的搭建,才是真正艰难的事情。
而今,少年书生像是看到了方向,看到了层叠朦胧的烟霞雾霭之中某一道属于桥梁的模糊轮廓。
这像是某种意外的惊喜,但事实上仔细思量着,却又是预料之内的收获,是原本少年书生来此间试炼的初衷。
而且,伴随着这一步的发觉被少年书生更进一步的推演,伴随那雾霭之中的玄景愈发的清晰明朗,至少已经教陆铭海进一步笃定,这是切实可行的一条路。
遂也正因为此,洞悉了这道门扉的少年书生,其原本混元法背后可能存在的不谐与诡谲所长久带来的心神压力,陡然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