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诸般宝材更上层楼。
而且楚维阳也发现了这般炼法的好处,便像是早先时沛然的自然之力将诸般岛屿完美糅合在一起一样,此时间道场的风水堪舆之力加持,粗暴诚然是粗暴,但是诸般宝材的熔炼唯一本身,甚至远超楚维阳所掌握的器道底蕴!
毕竟,再如何熔炼为一,道与法显照,便尽都是后天手段!
但是以风水堪舆之力糅合,无端的,却教这熔炼本身具备着某种自然养炼的独特意蕴,好似是它们不是这样粗暴的交叠在一起的,而是历经了漫漫光阴岁月,生身时便是如此的。
愈见得相谐,愈见得不分彼此,愈见得圆融而不磨不灭。
楚维阳暗自将这一点记下,思忖着,许是日后在道场之中炼制宝器时,能够将这一点运用得当,教宝器也更上层楼。
哪怕从未曾在甚么古籍上看到类似的说法,但懵懵懂懂之间,楚维阳也有一种直觉,这种自然先天的意蕴,该是宝器极为玄妙的一种状态,于底蕴上,许是要有非凡效用。
此念一闪而逝,仅被楚维阳烙印在了心神之中后,便倏忽间抹去念头本身,做到了宝材的熔炼,甚至做到了本身底蕴的更上层楼,余下的过程堪称繁复,但实则已经无需楚维阳再留驻太多的心神。
这“画龙点睛”之秘术,从来难的都是秘术前期的准备工作,真正到了施展的时候,反而再无楚维阳分毫发挥的余地,不过是一道道篆纹打落,全数是按部就班的事情,甚至其中之精细,容不得毫厘差池之余裕。
愈是这般,愈是无须占据楚维阳太多的思感与念头。
而直至这短暂的手段施展之后,此刻,楚维阳方才仰起头,真正小心谨慎的以杏黄幡旗引动着幽寰与戊己篆纹,看向那被托举在半悬空中的海岛孤山。
楚维阳将重现琅霄山的这一步放在了重建道场的最后一步,不仅仅是因为,实则这重建琅霄山本身是一件很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更因为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