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炼水平足够,布面甲就是爆兵的首选,能够真正做到物美价廉、量大管饱。
等棉花大量出产之后,当然也可以做棉甲,但棉甲的成本却要高得多。
朱铭让人把一套布面甲,穿在校场的木桩上,又下令几个侍卫射箭。
总共射出三十余箭,绝大部分都被弹开,或者挂在布面上,防御力果然强得很。
朱铭又看向桌上的另一样武器——震天雷!
历史上,关于类似武器的最早记录,出现在金世宗晚期的山西太原。一个叫李铁的猎户,用陶罐塞入火药并安装引信,通过爆炸声惊动狐群,驱逐狐狸入网再抓捕。
金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名叫“铁火炮”的金属炸弹。南宋也很快学去,更名为“震天雷”。
蒙古大军攻打开封时,金兵就有使用震天雷,一度炸得蒙古兵不敢靠近城墙。
灭掉金国,蒙古人也学会了做炸弹。
发展到元末明初,炸弹已被玩出花来,靖难之役甚至有使用地雷的记载。
这个叫彭秀的军械制造官,双手捧着圆球型炸弹,用力那么一扭,轻松分解成两个碗状结构。里面的火药,是包裹起来的,不会轻易散落。
朱铭仔细瞧了瞧,合口处做了楔槽和活扣,能够快速打开或者合上。
“通体生铁浇铸的,造价不是很高,”彭秀讲解说,“算上火药,这个震天雷重四斤三两。”
朱铭说道:“这怎么投出去?太重了!”
彭秀说道:“守城时往下扔啊。又或者,使用砲车投出去。几斤重的砲子,用很小的平夷砲(回回炮)就能掷出。这种小型轻便的平夷砲,可以安在战船上,可以置在城墙上,还可以用骡子拉着随军野战。”
嗯……好吧。
朱铭提供了制作震天雷的想法,但恐怕是没怎么讲清楚。
他的打算是做手雷,然后编练掷弹兵。
而彭秀这些军工人员,却做出四五斤重的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