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口回答道:
“打是一定会打的,而且一定会在本土动手。”
“你不要小看美国佬,这帮人什么都能干得出来。”
“不过,他们所谓的‘打’,跟你想象中的‘打’恐怕是有一定差异的。”
“没有人会傻到用步枪对抗坦克,实际上,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要跟联邦军正面开战。”
“他们只不过是打算在自己的有限火力的范围之内,打出一些战绩、树立出一个良好的反抗者形象,然后再用这个形象,去做更多的事情罢了。”
“打只是过程,不是结果;只是方法,不是目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过往的宣传中,有一点其实是被严重误导了的,那就是,美国民众和上层的关系,其实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割裂。”
“或者换句话说,民众的影响力,其实并不是完全无用的。”
听到这话,陈念微微点头。
是的,这其实算是一个很客观的评价。
美国的政治生态决定了上层的决策者不可能完全脱离底层民众,因为他们的选票就是来自于这些民众。
当然,在绝大多数时候,民众的选择是被操控的,谁的曝光率最高、谁更能提出吸引眼球的施政方案、甚至谁拿出的“选票红包”更多,谁就能当选。
但这也不影响,在某些时刻,民意确实会出现不能被上层意愿所掌控的“扭曲”。
曾经出现过的大规模骚乱是典型的民意扭曲,而北美新联盟的诞生、以及北美新联盟后续的计划更是扭曲。
在这种扭曲下,上层会如何应对呢?
绝大部分的决策者当然会选择去“纠正”这种扭曲,但另一部分,会选择去利用。
这就是李想所说的,“民众的影响力并非完全无用”。
只不过,他们发生作用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