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更巧妙的技巧?更合理的超级参数?
也许都不是,这些东西并不能让人工智能变得更强大,相反,只会让它变得更臃肿。
想要真正解决gai面临的所有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人脑和电脑在“底层原理”上的差异。
量子计算机。
这是最接近人脑运作方式的计算机组成形式。
传统计算机处理的方式只有0和1,其处理数据的方式是直线型的,属于一维。
哪怕是多核计算机,也不过是同时进行多个线性计算而已。
但人脑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它是神经元在酶的作用下产生对化学刺激产生多种不同的变化和结果。
有多少不同的酶和化学刺激,就会产生多少种不同的状态和反应。
并且,人脑每秒可以有上千亿个神经元同时发挥作用,可以同时完成多项任务,比如我们经常一边喝水一边看电影一边思考,这是计算机无法做到的。
具象地表达的话,计算机智能喝一口水、看一眼电影、想一段问题,然后通过超高频率的计算,把“喝水、看电影”的时间缩短到极致,制造出“同步进行”的假象。
只有在量子态下,同一时间验证所有可能性的工作方式,才能最好地复刻出人脑的底层逻辑。
——
不过,在设备发生改变的前提下,传统的深度学习理论似乎也要做出相应调整?
那就是王建成的事情了。
自己只负责把地基给造出来。
想到这里,陈念打开了系统面板,查看了量子计算机的解析源点要求。
不出他所料,在这个积累并不算深的领域,解析的源点要求极高。
通用型量子计算机的源点消耗直接是一串问号,哪怕是专用型量子计算机,在对“量子体积”有要求的前提下,源点消耗也基本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