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念根本就不担心超导线圈技术的问题,当然更不担心理论基础的问题。
因为他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经过长时间的高强度学习,他手头可以支配的源点数量已经来到了1800点,而相应的,超导线圈的源点消耗倒是降低到了560点。
一增一减之间,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犹豫。
在告别了塞巴斯蒂安之后,陈念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并立刻着手对“基于常温超导材料的托卡马克聚变装置磁场发生设备”的技术解析。
他本以为这个过程会很困难,毕竟这其中涉及太多复杂的基础理论,但事实上,系统直接跳过了理论部分,直接给出了他最终的结果。
这倒是确实与他之前的经验一致.系统输出的,永远是最终的“应用技术”。
不过,哪怕仅仅是应用技术,对他来说也已经足够了。
详尽的数据和模型,足以让他和火绒小组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完成逆向工程,从而真正解决理论层面上的问题。
花费了两天的时间,陈念完成了对超导线圈技术的完全吸收,而接下来他的目标,就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输出。
这几乎可以说没有难度。
效率拉满的情况下,他甚至连一周的时间都花不了。
所以,在完成解析后的第一时间他便找到了陈果,后者对此毫不意外-——哪怕他已经收到了许多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意见,但对于火绒小组、对于陈念的进展,他始终抱着百分之百的信任。
“基于核聚变极向场超导磁体制造的环形格栅状双线并绕系统磁场发生装置的基本设计嗯,看不懂。”
“不过这玩意儿不单单是线圈吧,为啥要叫超导线圈?”
听到陈果的话,陈念笑了笑,简单地回答道:
“这就是一个不具备具体含义的普通代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