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水平。”
“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对方提出使用f28h、clf-1等低活化钢作为氚增殖包层的设想并不切实际,因为按照模拟的结果来看,磁饱和度低的材料对波纹度的影响相对有限”
陈念在中间说的起劲,可外围的众多组员们,却都提不起太大的兴致。
这当然不是因为对陈念不尊重,说白了,还是因为这些成果的重要性,真的达不到他们的心理预期
终于等到陈念说完,进入了讨论环节,但与以往不同,这次众人压根没有聚焦在具体的技术上,而是纷纷忧心忡忡地开始讨论起后续的计划来。
首先发言的仍然是潘庆伟,作为带头人之一,他的观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中立的。
“其实大家心里在想什么,我们互相都有数。”
“无非是觉得,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自己能够到达的高度是有限的。”
“但同时,项目的进展又摆在那里,基础建设马上就要完成了,如果我们还不能搞出具有突破性的理论进展来,新的east装置,搞不好又是ht-7的升级版而已。”
“我这么说没错吧?”
听到他的话,在场的众人纷纷点头。
坐在一旁的黎敏接话道:
“是的,这就是问题的核心。”
“项目进度和我们理论能力的不匹配。”
“我就坦白地说吧,问题也不能归咎到我们自己身上,毕竟,整个国家等离子体领域的理论基础就摆在那里,哪怕不是我们,而是把全国的元老级人物拉过来,实际上能达到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底蕴的问题。”
“我们要客观上承认差距,相比起老美,我们差的还是有点远的.”
黎敏的话并不是自怨自艾,相反,他始终是小组中最乐观、最激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