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译局成立伊始的两个大单,一个是来自明报行,一个来自朝廷诸衙的年度公文递送。
原先的驿站、各部门与各部门之间,账实在难以算清楚。
刘瑜现在感觉到很头大。
驿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又分散在全国各地。
驿站运营的成本,既有原先来自兵部的拨款,也有来自地方的课税。
驿客经过驿站时,驿站除了提供地方居住、负责饮食,还要有两大块的主要支出:役夫配给和驿马、驿船、驿车等物资配给。
虽然各有标准,但到了地方上自然会超出不少。
能享受驿站服务的,都是用符验、堪合。但符验堪合的管理,也是混乱不堪。
刘瑜知道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有多重,整个驿站体系那是多庞大的一个利益集团,它牵涉到各府、各驿,还承担着地方太多迎来送往之间的服务。
但现在,陛下要把大明各同级的官衙、上下级官衙之间的流程都用银钱的支出、收入厘清。
通译局下设资产部、民用部、军用部、公务部、内务部、财账部,刘瑜不仅仍旧要承担着大明军情和公文上下传递的重任,还得实现陛下所说的“利用驿站系统服务百姓、促进消息和物资往来、减轻地方驿传派役压力、降低驿站系统财政压力”等目标。
对刘瑜来说,是太新的东西。
好在作为蒙殊恩续封的诚意伯、作为通译局的总裁,他有很多向皇帝请教的机会,也获准在通译局内部聘用专才、有奏请授品衔和恩衔的资格。
另外,皇帝给通译局的“启动资金”,既有已经建设好的全国驿站系统的资产、人员体系,还有足足五十万两银子。
现在刘瑜同样期待这一份报纸送至全国,因为在这一期上,诸家企业都先像陛下说的那样,拿出了五十两银子刊登了广告,向全国招聘人才。
新词很多,企业这词是皇帝说的,广告也是皇帝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