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790章 最高肯定

第790章 最高肯定(4 / 6)

看电影,追求的一定不是憋屈和窝囊。

哪怕大家通过片名已经对电影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心理预设,他们可以在观影过程中接受适当的情绪挫折,但最后的结局一定要让观众有一个情绪的宣泄口。

这个宣泄口不一定需要是喜剧结尾,但应该是能够让观众整场积累的情绪得以抒发的。

《鸦片战争》的后半段,官兵为国捐躯,林则徐被发配边疆清庭丧权辱国,割地求和,片尾道光皇帝在列祖列宗的怒目下哭泣的镜头处理的十分有文学性和艺术性,但却是一个致命的失误。

这是任何一个大制作电影都不应该犯的失误。

观众内心积累的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发泄和疏解,积压在心里,越想越憋屈,越想越窝囊,哪怕电影制作再精良,故事讲述的再跌宕起伏,但却很难让人产生认同感。

这样的电影也许很好,但他们一定不会再看第二遍,更不会推荐身边的人看。

电影宣传,片方和发行方的宣传工作很重要,但他们的工作更像是去点燃内心的导火线,让他们能够从内心里接受、喜爱这样一部电影,因为有了这些观众的喜爱,电影的影响力才会进一步扩大,进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就好比后世国内很多靠着自来水取得超高票房的电影。

听完林为民的分析,刘建忠点了点头,“为民说的不错。这部电影拍的没毛病,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但就是没有顾及观众心理感受。后半段这个处理方式,贴近史实没毛病,但太直给了,观众肯定不好接受,我看着都憋屈的要死,更何况是普通观众。我看多多少少要影响票房。”

他又说道:“谢导这个结尾要是处理的再柔和一点就好了。”

林为民摇了摇头,“谢导拍了一辈子戏,这种东西他应该明白。”

田从明说道:“这就是你说的国内这两代导演的创作意识问题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