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崛起,导演冯晓刚带给中国影坛的启示》不是什么雄文,但它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概念——草根。
它将冯晓刚这一类非学院派出身,也没得过什么奖项,但是又通过作品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和欢迎的导演称之为草根导演,有了草根导演,自然就有没那么草根的导演,文章的矛头直指向那些学院派出身、靠着奖项起家的导演们。
如果是看过后世营销号小作文的读者应该很熟悉这种风格,拉一踩一,制造矛盾对立,都是他们惯用的手段。
可这个年代的读者们哪见过这个啊,比现在八卦媒体的文章直接高出了几个层次。
这篇文章一出,立刻让冯晓刚这个刚冒头不长时间的新导演获得了无数读者和观众的关注和欣赏。
有人受捧,就有人挨骂。
这个年代,国内的电影圈学院派才是主流,《草根崛起》这篇文章把冯晓刚捧的高高的,却把众多学院派出身的导演踩在了脚下,这顿时引发了圈内众多导演的不满。
《草根崛起,导演冯晓刚带给中国影坛的启示》的作者用的是笔名,以前从来没在上面发表过文章,有人偷偷的跟《大众电影》编辑部打听作者的信息,却一无所获。
找不到文章作者,这群人理所当然的把矛头指向了冯晓刚。
整个事件里,大家都挨骂,就他收益最大。
就算不是他冯晓刚弄的这篇文章,大家也默认是他弄的了。
一时之间,冯晓刚成了国内众多导演的眼中钉、肉中刺。
很多导演借着各种渠道发声,明里暗里的批评、攻击冯晓刚和他的电影。
面对着媒体上众多对于他的讨伐之声,在导演这个行当初出茅庐的冯晓刚心中惶恐,跑到文华影视堵住了于东。
“于总,咱们这么搞,真没问题吗?”冯晓刚满脸担忧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