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违和感。
卖上2000万册不就有了吗?
对于别的来说可能是个匪夷所思的数据,可对于一年之内爆卖800万册的《废都》来说,不能算是奢望,而是一个切实的可以实现的目标。
贾平娃这种经历当然是不具可复制性的,他的收入已经是布老虎丛书其他签约作家的总和了。
但哪怕是那被平均的11个人里,拿到最低的版税收入也有二三十万元。
在人均月收入只有两三百块的1994年,这样的收入对于绝大多数作家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
所以,很多人嘴上批评着布老虎丛书,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他们给布老虎丛书投稿,并殷殷切切的期待着自己的作品被布老虎丛书选中,成为未来的超级畅销书。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矛盾,导致布老虎丛书编辑组在成立一年多之间以来,一直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这一年时间当中布老虎丛书编辑组几乎全年无休,近二十人的编辑组,每个月经手的长篇高达上百部。
即便是这样的高强度工作,编辑组内仍有大量的积稿,很多编辑看的稿子都是两三个月之前收到的。
编辑们偶尔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会互相开玩笑,说布老虎丛书编辑组小小的办公室现在已经成了中国大多数长篇的中转站。
只有编辑组挑剩下了之后,那些淘汰下来的才会流入到其他一线刊物手中。
现如今布老虎丛书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对于国内长篇创作的垄断,众多刊物和出版社因此叫苦不迭。
别说是那些外人,哪怕是《当代》这个自家人现在对于布老虎丛书都有相当大的意见。
可这帮人忘了,在布老虎丛书崛起之前,《当代》《收获》《十月》《花城》等众多一线文学杂志又何尝不是集体垄断了国内绝大多数优秀稿件的优先选择权呢?
在那些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