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个月时间,《千与千寻》已经成了所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共同话题,并且还在不断的向上、向下兼容。
一开始,很多家长只把《千与千寻》当做了一部普通的童话故事来看待,并未察觉出什么特别。
但因为孩子们的喜爱,很多家长们不得不被动的了解《千与千寻》这个故事,就像曲小伟一样。
结果很多大人看过故事之后,反倒比不懂事的孩子们更懂得欣赏这部。
也有很多大人是通过跟同事、朋友聊天了解到《千与千寻》这部,看过之后觉得不错,又讲给了自家孩子。
殷歌丽就是这样把《千与千寻》当成睡前故事讲给小囡囡,结果这小丫头现在彻底迷上了故事。
把小豆包这个还在襁褓里的姑姑看得比所有的玩具都重要,隔两天就要过来看看小姑姑长大了没有。
也因为这种异军突起的广受欢迎,《千与千寻》正逐渐受到主流文坛和评论界的关注。
这几个月时间以来,陆续有报纸、杂志刊发了关于《千与千寻》的书评。
上个月,颜文景就专门在《当代》发了一篇《千与千寻——中国儿童文学的新尝试》一文。
“的历史感和现实感精巧的融合于丰厚的文化意蕴和深刻的哲理之中,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之中,不知不觉便灌输在读者心中。
再加上结构上的精巧严谨、疏密有致和文学语言运用上的清新典雅,使作品以其极佳的艺术性而取得了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审美阅读效果。
由此可见,一部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不分题材、文体和篇幅的,它应该具有普遍的娱乐消遣、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和教化作用等多种功能。
《千与千寻》的诞生无疑为逐渐陷入固定模式的中国儿童文学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并且极大的拓宽了这一类文学的边界,是一次成功且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