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356章 我有一计教你

第356章 我有一计教你(4 / 6)

想想都觉得梦幻,他可是《红高粱》的编剧啊!

谟言又忍不住想起了自己那个出师未捷的戏剧梦,心中生出无限的感慨。

多亏了林老师啊!

大家都在感慨这一年来的变化和遭遇,林为民也不例外。

不过他感叹更多的不是自身,而是大环境。

改革开放的脚步越走越远,《人民日报》在3月和4月的时候连续刊登两篇长篇报道,《史来贺风赋》和《乡土奇葩——记农民企业家鲁冠球》。

充分肯定了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让史来贺和鲁冠球这两个乡镇企业家闻名全国。

近几年时间,乡镇企业在与国营企业的交手中,几乎每战必胜。

这种崛起,从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国有企业的不断衰落。

对于国营企业和那些抱着铁饭碗的工人来说,这当然是个噩耗。

可对于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却代表着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社会上经济活动的变迁,反映到文学圈或者是文坛同样有迹可循。

改革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因为其题材和内容紧扣当下,内容多积极正面,这几年的发展越发的蓬勃。

可在这种烈火烹油之下,越来越多“变种”的出现,让改革文学也在逐渐产生变化。

泥沙俱下,若着重审视这些所谓的“改革文学”,就会发现有些以改革示人的作品往往流于表面,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走上“伤痕文学”的老路。

自去年起,不断有作家提出的“寻根”,正在逐渐形成一股潮流,“寻根文学”已经蔚然成风。

很多人从故纸堆里翻典故,将黄安仪的《小鲍庄》、谟言的《红高粱家族》、陆天明的《泥日》,甚至连林为民的《套马人》等都归结成了“寻根文学”。

从伤痕文学,到改革文学,再到寻根文学。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变化,人的思想意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