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剧经历的人,来了之后她便知道,自己之前估计的2000米刀少了,冲着这个位置,3000米刀还差不多。
大家坐在座位上,朝四周张望了一下,这个时候剧院内观众已经坐满了大半,此时仍不断有观众进场。
又过了几分钟,剧院内空的观众席位几乎都已经有了人。
大家都知道《追风筝的人》这部话剧今天是首演,可谁也想不到居然会有这么多的观众捧场。
林为民的作品在米国有这么受欢迎?
“肯定是冲着阿瑟·米勒来的!”黎全武对大家说道。
《追风筝的人》改编自林为民的《套马人》,在米版话剧海报上有标注,大家都是近两年来到米国的,对于《套马人》自然是熟悉的。
反而是木心这个已经来了米国快十年的老人家,压根就没听过《套马人》的名字。
程丹青在他耳边给他复述着《套马人》的剧情,这样可以有助于木心理解《追风筝的人》这部话剧。
灯光暗下来,幕布拉开,演出开始了。
程丹青在国内看过《套马人》的话剧,一眼便认出了舞台上的阿米尔便是巴音,而哈桑便是巴特尔。
阿富汗战争的背景他也有所了解,度过了最开始的十几分钟之后,他很容易便沉浸到了话剧的魅力当中。
《追风筝的人》是部大戏,几个小时一晃而过,不知不觉间演出到了尾声。
舞台上,演员们在谢幕,剧院内的观众们纷纷起立鼓掌,掌声响彻剧院,震耳欲聋。
显然,观众们对于刚才的演出满意之极。
这种掌声在制作人、投资人兼编剧之一的阿瑟·米勒登台后达到了高潮。
掌声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看就知道并非是礼貌性质,而是出于观众们的真心实意。
等到观众们退场的时候,大家也跟着走出了剧院。
众人仍有些兴奋,高声谈论着刚才话剧演出的情节和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