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二月中旬。
《当代》的月刊改版刚出到第二期,尚未完全进入正轨,而且他还答应了人艺担任《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的编剧,短时间内是无法去米国的。
所以他和阿瑟·米勒商定了看看四月以后找个时间去米国一趟,具体时间没有说死,毕竟计划没有变化快。
至于阿瑟·米勒在电话中一直提到的下一部改编作品的问题,林为民劝说阿瑟·米勒等他到了米国以后再视具体情况而定。
任何一部外国作品,脱离了故土在其他国家受到热烈的欢迎,除了本身的质量以外,运气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急匆匆开展第二个项目并不是稳妥之举。
林为民成功说服了阿瑟·米勒。
回到国文社,谟言等在编辑部办公室。
过年期间他回了老家,但笔耕不辍,硬是利用这么几天时间将《红高粱》的剧本写完,回到燕京来第一时间就是找到国文社,想让林为民帮他看看剧本的质量怎么样。
林为民翻着剧本,谟言盯着他手上的动作、脸上的表情,连一丝细微的变化都不想放过。
林为民抬起头注意到他的异样,笑道:“没必要这么紧张吧?”
“第一次写正式的电影剧本。”
谟言跟林为民说过他是第一次写电影剧本,但并非是第一次写剧本。
78年他还在家乡那边当兵的时候,受到话剧《于无声处》的影响,在当时写过一部六幕话剧《离婚》。
当时他一腔热忱,可惜连续投稿都遭遇了退稿,让他心灰意冷,便放弃了戏剧创作这件事。
可能是受到那部没有成功发表的“处女作”的影响,谟言对《红高粱》剧本的得失心很重。
林为民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写的相当不错!”
谟言顿时欣喜若狂,“真的吗?林老师?”
“不要问这种废话!”林为民语气随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