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个相关回忆:某厂分有一个工农兵学员推荐指标,因为其他人都存在各种问题,再加上有些人不愿意去。厂长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又怕担责任,就把一个只会写自己名字的转业工人推荐了。
理由很充分:“该生成分贫农,扛过枪,现在又是工人,非常符合条件。”
连这名学员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稀里糊涂被推荐到大学,又云里雾里上了一个星期。结果这人听课像听天书一样,完全搞不懂,便偷偷跑回厂里,宁死不去。
经过学校和厂里数次动员,最后只能无奈放弃。
当然,今年是个空档,机会比较多。实际上从第二届开始,竞争就激烈起来,一般人再想被推荐就难了。
而且王满银想要争取的并非是真正的大学,而是传说中的“五期(非错字)”大学(和五期干校不一样)。
这种大学每个县都有,要求更低,主要以学习农医知识为主。很多直接由初中高中学校改建而成。
它类似后世的中专或者大专,只是现在通通称呼为大学。而且学习时间比较短,只需要一年甚至几个月就可以毕业。
今年同样是第一年,大家不知道其意义,所以几乎没有人竞争名额。
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学员毕业后会享受中专或者大专待遇,相当于二级工工资。而且等八十年代以后,社会上也承认这批人的学历等同于中专。
除了工资上的好处外,大部分学员五期大学毕业后身份也会发生改变,真正吃上商品粮。
从第二届开始,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一个名额费劲心思。
这就是信息差的优势。
“只要你的身份不再是农民,你觉得田福堂还会拒绝吗?”讲到最后,王满银做了总结。
当然关于商品粮这事儿,他并没有给出准话。
只说听朋友提过,存在很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