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以以肃顺一事,而定名次的?这不公平。”
“没错。这不公平。我们不服。”
准进士们爆发了。不仅是张嵩山等文章写的好,原本应该名列前茅的准进士,那些名次靠后的,看着石显因为肃顺一事,而成为状元,都是妒忌的发狂,然后纷纷抗议。
最后“肃顺”一事,也迅速的传播开来。抗议的人也越来越多。一些落榜的举人、读书人、秀才,也加入了其中。
吴年对国子监、孙子监作出了改变,增加了课程。算学、科学、地理、历史等等。
但传统读书人的力量,仍然很强。
这些人师傅带徒弟,或者父亲带儿子。尤其是在高句丽,传统的读书人的实力,强到离谱。
而朝廷开科举,选拔官员,对他们来说是无比神圣的。
吴年以一个【肃顺】为考题,忽视了文章,选拔了石显这些原本平庸的人,在他们看来,就像是往孔子画像之中,投了臭鸡蛋一样,让他们无法接受。
汹涌的人群,淹没了皇榜。
那发榜的礼部官员,在兵丁的保护下,落荒而逃了。
“各位读书人们。为了维护科举的神圣。我们前往礼部,把事情闹大,让君父听到我们的声音。”
张嵩山的脑子也已经热了起来,不顾一切的在人群之中高吼。而他身为会元,十分有声望。
登高一呼,立刻从者云集。
“好,我们去礼部,把礼部包围了。让君父听到我们的声音。”
“科举以文章取胜。太儿戏了,太儿戏了。不能这样。”
读书人们群情激愤,与张嵩山一起,浩浩荡荡的往礼部而去。
“我们该怎么办?”石显等十五人,有些慌张,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但他们毕竟是行动派。
石显深呼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人太多了,我们拦不住。我们去王宫吧。请求大王收回成命。”
“不能因为我们,而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