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写了建议。然后派遣了太监入宫,把这封折子与其他重要的折子一起,先送入宫中,让吴年批阅。
救灾如救火,不可不快。
“今年辽东的降水略少。各地出现了轻微的旱灾。没想到高句丽汉江那边,却是出现了水灾。这国家大了,千奇百怪的事情都有。楚国的疆域这么庞大,朝廷又是无能,难怪天南地北,各种问题频出。”
李勇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之后,感慨了一声道。
“李大人说的对。汉国不过九府之地。楚国有我们的十倍大小。这各种事情,多到无法想象。”张海平点了点头,说道。
“凡事有利有弊。”刘知行却摇头说道。
“噢。刘大人这话怎么说?”张海平好奇道。
“以前我们辽东旱灾。全境绝收。如果不是京极雪里的帮助,我们别说是有现在的风光了。有可能早就已经败亡。疆域太小,一旦粮食出了问题,就是要命的问题了。现在我们有了高句丽。可以分担风险。”
“比如说这一次高句丽水灾。如果吕声可以自己解决,就让他自己解决。如果实在严重,可以调拨辽东的粮食过去。”
刘知行说道。
“刘大人说的是。”张海平醒悟过来,点了点头道。
他当然也知道这一点,只是刘知行说“凡事有利有弊”的时候,没往这个方向上想。
三人一如往常,在这文华殿内办公。也偷得一点清闲,喝口茶,聊谈一会儿。
李勇年岁上来了,偶尔会精力不济,躺在榻上小睡。
张海平、刘知行、吴年都是默许的。吴年时不时的还会派遣太监,送来宫中御膳房准备的珍馐,生怕三人饿了肚子。
至于张海平的目光,刘知行哪里会不明白?
他的内心,已经焦虑的不行。
老师。他会怎么样呢?
大王。大王。
刑部衙门,审问犯人的大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