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尚书里面,就属黄观最客气了,只是针对夷商问题,其余几个,那是毫不留情……朝廷上下,有多少弊端,他们一清二楚,现在处理起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瞧这个样子,用不了多久,就能平定地方,带着大功返朝。
而刚刚执掌部务,接触权力的几个人,全都心惊肉跳,寝食不安。
诸如杨士奇,就拜见徐景昌,跟他念叨,说是六部尚书,在朝的时候,统御百官,总揽朝政。
现在出去了,依旧说一不二,权势熏天。
“定国公,有人讲蹇夏在朝则朝重,在外则外重……全然不知道通政司才是总揽朝政,那是正一品衙门,真是让人可发一笑。更有一些官吏也是这么看的,说什么国公不过是摆设。”
徐景昌笑了,“杨尚书啊,这话其实也没错。不管品级提升与否,通政司依旧以疏通政务为先,并不会具体执掌什么……如今重臣前往地方,惩奸除恶,属实是有大功于朝廷。他们有什么要求,只要合乎情理,各部必须从速处理,不可拖延。有了大功,也要及时昭告天下。若是有小人诽谤,定要严惩不贷!总之,朝廷要成为诸公的坚强后盾,不可有任何掣肘行为,你明白我的意思?”
杨士奇慌忙点头,“下官明白,定国公当真是宰相胸怀,能比肩古之明相!”
又说了几句恭维的话,杨士奇才不咸不淡离开。
他在徐景昌这里碰了个钉子。
满以为徐景昌回忌惮蹇义等人,不许他们还朝。
却没有料到,徐景昌生怕天下人不知道似的……他是卯足力气,替几个人宣扬,毫不吝惜笔墨。
称呼蹇义为国之柱石,叫夏原吉是当世萧何。
吹捧的用词,让人都有点反酸水。
几个月下来,蹇义等人名声大振,朝野上下,无人不知。
朱棣也很关注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