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徐时勉的朋友中,一很仰慕朱翊钧的朋友——熊廷弼,在这时笑着回答了这个问题。
彼时,他另一朋友袁中道则笑着说:“飞百此言有理,但这里面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原因,那便是本朝天子素来不宜立于水上,而只适合脚踏实地做惠民之事。”
袁中道这么说,同行之人皆纷纷颔首。
朱翊钧倒是的确在陆地上继续做着惠民之事。
因朱翊钧一路行来收到的百姓馈赠之鸡鸭鱼肉太多,吃又不吃完,不少也没用盐腌制,所以,他也就下旨将不宜放太久的鸡鸭鱼肉分给沿河拉船纤工,作为为皇帝南巡出力的额外福利。
如今大明虽然已是非常昌盛,但拉纤的纤工依旧有很多。
因为漕运依然很繁忙,而不少百姓已经习惯于干这个活,何况,虽说天下大富,但也还是不免有生活贫困之人,要么是因为家里人口多,要么是因为地处偏远,而又不想出海移民,所以还是有出来卖力的。
而徐时勉、袁中道、熊廷弼等主动跟随帝驾一起南下游学的士子不久在登船上岸后,就也在临清州一带看见许多纤工在亲军卫组织下,排队领各类肉粮油的情景。
“真的是受民之赠,又惠之于民,本朝天子之德,可昭日月!”
熊廷弼这时感叹了起来。
袁中道也神色凝重地点头道:“虽不是什么大恩,但也能见其爱民之心,陛下可称圣主仁君,我等能逢此圣君当朝之世,是我等之福。”
徐时勉也跟着说道:“这种君父增衣食于民之场景,能亲眼目睹,真正必见红日起朝霞、皎月悬东山还令人沉醉!当为此景一拜,为如此天子一拜!”
徐时勉这么说后,一众随驾士子就跟着对着朱翊钧的车驾大拜作揖起来。
“我决定了!”
熊廷弼这时甚至口出了一句,且看向了自己的一干士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