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沮丧。
嘭!
工科都给事中侯庆远突然却拍桌而起,而睁眼说道:“可恨,朝中多奸猾而暗藏私心之辈,使此事廷议一直不能成功,而只能暂停!”
张贞观苦笑了一下,说:“士林不齐心,是从来就有的事,但无论如何,我认为,以后还是不要再轻易现眼于御前,当今陛下乃尧舜一样的圣君,对于谏阻这样的圣君,一定要慎之又慎!别令陛下笑话。”
“没错,至少我这次是会让陛下笑话了,只能在吏部年例时,主动申请外调,做出一番成绩,而不让陛下觉得,我真是沽名钓誉而胸无点墨之辈。”
许子伟这时跟着附和道。
侯庆远点头“嗯”了一声,且道:“要接受圣意,领悟圣意,理解圣意,无论如何,他宁远侯成为枢相,也不算庸才挑大梁。”
因一干科道言官接受了现实,也就没再交章复攻李成梁被点为枢密使的事。
甚至还有很想要进步的科道言官开始主动走起李成梁的门路,向李家抛去了橄榄枝,主动以持公进言的名义,为李成梁家人讨要封赏或者奏荐李家的人担任要职,乃至有自甘为李成梁走狗乃至为其家奴走狗的。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在官场是常见的事。
无论文官武官,在需要彼此争斗的时候,是互不相容的死敌,但需要彼此讨好的时候,也能好的蜜里调油。
许多文官很多时候也会放下个人修养,主动向得势武官献媚。
官僚的节操好坏,很多时候本就与文武没有直接关系,只与个人选择有关。
虽说,武臣因为带过兵有一帮拼过命的旧部,但手段比不上文官。
而文官虽然大多是一路在科举与官场上过关斩将考过来和算计过来的权谋与忍辱负重之高手,但大多不怎么敢拼命。
所以两者变坏的危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