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有地方的推官或者知县这些亲民官行取为言官后,朱翊钧都会见一见。
一是向他们问问各自所任地方的情况,二是了解一下这些成为新一批言官的特性。
尽管台谏言官很多时候会为求名而妄议大事,反而影响皇帝和执政公卿们做事,但朱翊钧没有废弃言官制度,因为言官也有他的利,他的利就是能让朝堂上的公卿大臣得到监督。
因为言官虽然不排除有个别头铁的会骂皇帝,但大多数言官其实是更爱骂大臣的,尤爱指出整个官僚集团尤其是高级官僚的问题。
毕竟他们是靠弹劾大臣吃饭的,且也大多本就年轻,能被选上来原则上也是在地方上敢与豪强对抗的,自然也就敢说出一些问题来。
要知道,官僚们相处久了,尤其是能混到中央部衙的,其实都会有亲亲相隐的趋势,即主动隐瞒他人的过错,或者装作没看见。
这样可以以争取不得罪别人,别人也就不会针对自己。
毕竟一旦在中央朝廷干,每天要处理的事会很多,难保不会有差错,难保不会有容易被上纲上线的问题,也就渐渐的会发展成你不得罪我,我也不得罪你,大家一起能瞒就瞒,能装瞎就装瞎,这样就能和谐相处,安稳干到升迁或致仕。
人都有求安求稳之心,甚至大于追名逐利与害人之意,故这种现象难以避免,尤其是身处高位的人,越是地位高,越是想求稳,就越是喜欢和光同尘。
而这也就需要一些年轻敢言的官员来任言官,没事提提意见,在快要死气沉沉的官场上折腾折腾,防止整个官僚集团过度和气到藏污纳垢、进而一起腐败的地步。
这也是为什么乾纲独断如朱元璋,宁废丞相也没有废言官的原因。
就是因为,言官他虽然会难免也让皇帝有难受的时候,但也会让很多掌权的高官难受,且让高官难受的次数更多,而让朝堂不敢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