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万历佑明 > 第四百四十四章 内阁分工

第四百四十四章 内阁分工(2 / 4)

虽然内阁不再负责直接拟旨,但却和枢密院一样,可以在皇帝正式下旨前,和新任命的内政系统的文臣公卿重臣进行谈话,交流想法,然后根据交流结果对皇帝手谕进行评议封还,让皇帝重新钦点。

这样做,是为了便于开展工作。

毕竟皇帝钦点的官员任命不一定合适内阁执行政策,如像历史上有些文官在成为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后就会刻意掣肘内阁,让改革在进行不下去一样。

历史上,万历中后期最严重的内政弊病就是吏部与内阁争权。

而且,这一争权到后面竟严重到吏部为了证明自己比内阁选人公正,不惜用抽签推荐廷推大臣人选的方式来逼内阁放弃干涉廷推!

这种方式无疑是自爆。

虽然的确杜绝了吏部卖官鬻爵的可能性,但也破坏了筛选机制,抽签抽上来的大臣往往并不比人为选择上来的好,甚至因为抽签不确定性高,导致内讧更严重。

因为抽签抽上来的官员里,往往既有支持某一政策的,也有反对某一政策的。

朱翊钧也因此没有打算在大明追求绝对的公正,所以愿意给内阁干涉人选的权力,如历史上唐宋群相制时代,宰相能否决一项人事任命一样,以达到能够上下一致支持某些改革的目的。

不过,朱翊钧只是把自己在正式下达旨意前可以驳回自己主意的权力给了内阁这个机构,而非某个人,也是为防止大奸似忠且段位太高的权臣独相出现,而让自己这个皇帝都不能制。

政治制度就是这么矛盾,既要放权又要集权防范,但在君主制的时代,归根结底还是看皇帝想要怎么做。

同样是独治,朱元璋和朱由检却能让王朝产生两种不同结局。

但无论如何,朱翊钧都不想像朱元璋和朱由检那么累,所以他就干脆让内阁多辛苦一些。

“不知诸公对佛寺僧尼如何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