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光甚至不由得先站起身来,再次询问了一下。
张居正颔首,问向张学颜:「大司农粗略估计,外库这边能拿出多少帑银来兴国富民?」
….
张学颜沉吟了一会儿,接着就起身拱手回道:「谨慎起见,可以先拿出两百万两试试,若真能兴国富民,再让各地报些可以兴国富民的工商之事,然后根据所报是否生利稳妥,而可再追加三百万两。」
一百万两白银的内帑加两百万两白银的外帑,已经是很大一份蛋糕。
何况,后面会追加的三百万两。
要知道,现在大明九边的棉布需求算是大明内需市场的大头,是这个时代棉布需求的最大需求,也不过是一份价值两百万两的蛋糕。
而现在,朝廷要拿出一份价值三百万两的投资,让天下人去分这三百万两和这三百万两带来的利。
甚至还会追加三百万两。
虽然目前只内阁的几个阁臣和户部尚书张学颜知道,但也都有些心潮澎湃起来。
「那就先暂定三百万两的兴国富民款,内阁给各督抚巡按发道钧令去,让他们各自奏一奏其辖区内有何可兴国富民事,有要扶持的工厂作坊和产业,悉数奏上来吧。」
张居正说着就看向了王国光:「汝观,你来拟这道钧令吧!钱法财政,你是最擅长的,子维与我、体乾、汝默虽族中皆有经商而富的,但本人皆是翰林词臣出身,这方面是不如你的,所以,只能是你来拟。」
「另外,仆已荐举你汝观掌度支司,以后你可得替陛下
和朝廷花好这笔兴国富民的款子。」
张居正说后,王国光忙激动地拱手道:「放心吧,叔大,陛下和朝廷真要拿三百万两银子,以兴国富民,那鄙人就还陛下和朝廷一个更加兴盛的大明!」
王国光在的确是,历史上的明朝官员里,少有的财政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