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多少明白了他们的意图。”
是什么?林如玉和沈戈坐直身体,齐刷刷望着东竹先生。
东竹先生道,“老夫被抓去历阳途中,洪水突至,若非安林春及时带着老夫避难,老夫定会命丧洪水中。因安林春途中一言不发,老夫无法从他口中探知消息,但山谷管事是个爱说话的,时常到老夫面前说些闲话。”
“他说十三县受灾,十余万百姓命丧洪水,乌沙镇父老包括老夫的家人全部被淹死了;说,刚修好的卧龙堤之所以会决堤,是因为修筑大堤的官员中饱私囊,大堤看似坚不可摧,实则不堪一击;还说,朝廷不只不给受灾州县发赈灾粮,还不顾百姓生死,将三州官仓里的粮食运去兴阳,令三州百姓住无屋,食无粮,交寒饥迫。”
林二爷瞪大眼睛,“他是睁眼说瞎话!朝廷没动三州官仓里的粮食,虽没给赈灾粮,但却免了三州接下来一年的田赋。”
“贺之所疑,正是其中关键:山谷管事为何要在老夫面前说谎?”东竹先生反问一句,目光落在沈戈和林如玉身上。
贺之,是林二爷的表字。
沈戈先道,“他们在先生面前说这些,是为了让您悲愤。”
林如玉道,“先生好诗。诗可以群,可以怨。他们说这些为的,或许就是先生您在悲愤郁于心之时所做的诗。他们想用这些诗,激起民怨。”
沈戈继续道,“假安自派人劫走赈灾粮,也是为了激起民怨。他们想让三州百姓怨恨官府,怨恨朝廷,然后……安王可以趁乱收拢民心?假安自远收编山匪和水贼,是为了扩充安王府的兵力?”
这个套路,林如玉在历史书上见过不只一两回,“民心乱了,安王就可以顺应民意,兴仁义之师,出兵讨伐‘昏君’。”
东竹先生赞赏地看着眼前这两个出色的孩子,“不只是诗,老夫推测,安王想让老夫替他们起草……讨天檄文。所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