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忘忧湖畔,湖水在莫名的力量之下,已经往两侧分开,形成了一条一人宽的道理。
这是四大圣人给余闲“破例”打开的捷径。
按贾岩的话来说,余闲已经获得了游忘忧湖的“果”,就没必要再经历游忘忧湖的“因”。
这在书院的历史上,仅有两个人做到过,一个是姜国的十三皇子,另一位就是那位“亚圣”,天渊城的后人。
余闲现在想来,猜测分析,这两位前辈和自己的情况大体相同,心念都很单纯明确。
姜国十三皇子一心救国救民。
天渊城的那位后人,一心就是为祖先们向天道讨说法。
正如儒家推崇知而行之。
若是连目的都不明确,且被杂念左右,又怎能全力以赴去实现呢。
当朝大儒杨吉,本来是有希望成为儒家的下一個圣人,但书院儒夫子却不看好。
只因为儒夫子看穿了杨吉的心思,既想效忠君王,又想匡扶社稷,还想名留青史。
在这种矛盾的心态驱使下,杨吉对于许多事物的抉择,往往也是摇摆踟蹰的,所以他的天花板大概率也就是三品格物境,格物一辈子也难以豁达。
相比之下,余闲这只菜鸡的心态就简单多了,他只想躺赢。
但想达成躺赢的目标,就必须实现两个条件:太子继位,天下太平。
现在,他必须进入湖心岛,获得被天道规则豁免的资格,再去想办法解救太子。
望着余闲穿过这条湖水通道,跟上来的书院人们瞠目结舌,也有不少人跃跃欲试。
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抱着进入湖心岛的愿景,只是没那勇气,现在一看余闲已经给他们试出了一条捷径,他们岂能不心猿意马。
“我也试试。”
余闲的表兄许策跳了下去,同时嘴里不停嘟囔着:“我只想济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