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陈长生只不过是将他领进了门,后面本事如何,就不知道了。
曹发随即便说起了这三年来的事情。
说起了当年的大旱,又说起了义军投降,还有金三爷的事,又说到了他寒冬腊月头一次上台。
“得益于先生留下的《聊斋》,那段日子茶楼的生意最为红火,小的也没给先生丢人,都说的不差。”
陈长生道:“应该比我讲的好些。”
曹发听后连忙道:“比起陈先生还差得远呢。”
陈长生笑道:“你都说了两年多书了,高低难不成还分不出来?当初陈某就是个半吊子,只是借了《聊斋》一书的新鲜罢了。”
曹发摇了摇头,说道:“若无先生,便无今日之曹发,论起说书,小的就是不如陈先生。”
说谁不行都可以,但却不能说陈先生,甚至于曹发也不希望陈先生自己也这样说。
他是真的谦卑,因为他始终记得自己是如何从一个小二成为青山城里人人皆知的曹先生的。
陈长生摆手道:“你愿意这样想,那陈某就白占个便宜就是了。”
曹发听后便笑了起来,说道:“陈先生这次回来还会去酒楼说书吗?庄掌柜也希望先生能上台讲讲,有些客人也还记得先生呢。”
“这不有你吗?”
“先生来了,小的也好偷个懒。”
“那我要是不走了呢?”
“那小的就回去做伙计,像当年一样吃着炊饼偷听先生说书。”
“你啊你……”
“还请陈先生回茶楼说书。”
曹发拱手低头,没了方才嬉笑的模样,说话也认真了许多。
陈长生摇了摇头,说道:“不了,陈某当年只是讨一时之趣罢了,而且如今茶楼也不缺说书先生了。”
“先……”
曹发话才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