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幼童和农庄庄户的生产需求,郑玄希望可以给他们提供一定的学习补贴。
现在的州学里管饭的传统就不错。
养一个脱产读书人的代价太重,一般家庭承担不起,所以朝廷方面必须要拿出自己的诚意来,只要到官办学府里面学习,就管饭,一天管两顿或者三顿,可以大大降低农户的生存负担。
另外郑玄还认为其实把学府延伸到郡一级都有点不够。
现在是人口少,学生少,一百多所学校勉强够用了。
但是随着未来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幼童越来越多,不出二三十年,每个县都要有一所官办学府才能勉强跟得上新生人口的办学需求。
最后在表奏之中,郑玄提出了自己的未来规划。
未来,办学不应该以太学和州学为重,而应该以集体农庄和县为基本单位,在集体农庄内设蒙学,在县设官办县学,蒙学专管幼童读写技能,县学开始教导书本知识内容,从小开始培养幼童的学识。
郑玄的这本表奏被刘备下发八部进行讨论,当时的争议很大,最后争来争去,很多经济方面的因素都被郑玄给驳倒了。
有官员说大搞办学,还要给学子提供餐食,那消耗实在是太大了,朝廷财政是补贴不起的。
郑玄直接拿了户部的国库收入数据,还有自己亲自计算的州学学子一日三餐补贴支出,把两份数据直接摔在了那个官员面前,直接说经济上如果有问题那就是朝廷贪官污吏太多,绝对不是朝廷的收入不够。
从任何一个方面来看,朝廷的收入绝对够用,如果不够,绝对是被贪污了,被一些该死的贪官给贪污了,解决方法也很简单,杀一批贪官,抄了他们的家,什么经费都有了。
“与其把钱留着被贪官污吏给贪污了,不如拿出来补贴给更多学子,诸位以为呢?”
然后当时辩论场上是死一般的寂静,让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