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东园密探在辽东经营数年所得到的成果显示,扶余国首先就是个比较富庶的国家,其国以农业为主,畜牧业很发达,手工业也较发达,根据密探们的估计,扶余国的人口约在三万户、二十余万人的区间,所以说扶余国有点实力,是比较恰当的评论。
高句丽国也差不多,高句丽政权为西汉建昭二年由扶余人朱蒙建立于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和扶余国出自同源。
他们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于带英和美利坚这样的共轭父子关系,虽然出自同源,但是互相之间的关系比较微妙。
扶余国强盛的时候扶余国就是爸爸,高句丽国强盛的时候,高句丽国就是爸爸,彼此之间也没少过互相征讨、下套、屠杀的行动,不过笑到最后的还是高句丽国,算是给共轭父子的局面画上了一个最后的句号。
高句丽国的人口规模比扶余国少一些,不过在社会制度和生产能力上较之扶余国略有优势。
比如高句丽现在就有了比较完善的税收制度,在农业生产方面,高句丽也有了比较明确的铁制农具,并且引入了耕牛等等,所以农业生产力也不弱。
两国总动员的话,各自能出动两万到三万左右的兵力,一般状态的作战,也能出动万余人的兵力,在具体的军事层面,也算是辽东地区的两个小霸王。
对周边没有形成统一国家体系的部族势力来说,这两个相对成熟一点的国家还是产生了强大的威慑力的,且都曾对汉帝国的辽东边境发起过军事行动。
直到公孙度异军突起,被刘备委任为辽东三郡的管理者之后,统领军队南征北战,多次打击高句丽和扶余国的入侵,也对其他小部落进行过打击,形成了军事层面的优势。
于是在多次征伐之后,高句丽和扶余国两大势力都对公孙度有所畏惧,不敢再次和公孙度进行军事对立,事实上承认了公孙度高于他们的地位,表示愿意听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