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的内容和太学、学府里教授的差不多,除了少数理论方面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实操性质的。
因为选拔的主要是吏员,都是些办事岗位,所以对实操的要求比较大,且因为大部分的岗位需求在地方,在集体农庄和县府,一般来说对农业方面的知识需求量会格外的大,要求也会很高。
和农业生产相关的知识,包括天文地理,包括水文环境,包括农作物的种类和生长习性等等,都是一等一重要的事情。
当然了,针对这方面的工作,也有对税务吏员的要求,这一波吏部考试,也有着对税务官员的大量需求。
因为度田法令成功推动之后所带来的全新局面和新税法的颁布,目前来看,朝廷需要相当多的税吏来贯彻执行新税法的要求。
因为不想扩招人员招的太凶,所以刘备提前已经对朝廷中一些不怎么重要的闲散部门发起了重组。
很多没什么事情的闲散部门比如图书管理员之类的职位被刘备大规模裁撤,基本上十个岗位九个都被取消,取消之后空出来的人就被安排到了税务岗位上转职成为税吏。
刘备认为那些闲散部门本来就没什么事情,一杯茶一本书一坐一整天,白拿朝廷的俸禄,还不做什么正儿八经的事情,属实是浪费。
所以在度田令发起之后,刘备让吏部统计了一下朝廷里面的清水部门和清水部门的官吏人数,以及他们负责的事情,认真的考察了一下,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这些闲散部门里如果有十个人的话,它本身需要做的事情和担负起来的职责,实际上只需要一个人加加班就能完成,剩九个人就相当于是在骗朝廷的钱,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据说某些职位开国之初也是没有的,而是后来为了权责细分逐渐添加进入的,但是加人之后不仅没有提高工作效率,还因为权责细分的不够完善而导致了互相扯皮、推卸责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