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绌了——其价值差了百倍不止。
玉牌有琉璃珠的正面,刻有始皇帝从没见过的文字。
若是有现代人在此,定能认出那是现代所用的简体汉字,背面则是秦国文字大篆。
两边文字内容一致,都是地名——邯郸,上郡,临淄等。
“这是成蟜所为!”始皇帝肯定地道:“如此完美的琉璃珠,只有成蟜才能造的出来!”
“琉璃生产极为复杂,如此品质的琉璃珠,长安君半年可得一枚。玉牌能彷造,琉璃珠却不能彷造。凭此镶嵌有琉璃珠的玉牌,陛下可于临淄,上郡,邯郸,郢都等地,取出长安君这些年所囤积的水泥。长安君今朝派人送十枚玉牌与臣言,足够陛下修建十五条驰道。”
停顿了一下,这位一直不愿多言的治粟内史又道:“愿这天下,再无擅于和泥者。”
要保证驰道修的坚固,能长久使用,在基本都是土路的秦朝,这修建驰道的土就要加以多重处理。
第一点便是夯实:要来回碾压,缩小沙土之间的缝隙,以达到其坚硬,不易散,可供车马长驱的状态。
第二点便是加盐:要把驰道变成盐碱道,就和那些盐碱地一般。
只有这样的道路,在草茂丰盛,没有现代工艺污染的秦朝,才可以在长时间无人维护的情况下,不会生草长树,影响秦军行进。
第三点便是加料翻炒:这料是墨家研究出来,用在皇宫城墙上的。
可以让驰道土的存水性大大降低,尽量避免下雨时造成的水土流失,和道路泥泞。
接下来还有第四点,第五点,第六点,在此就不一一详说,避免说被水文了。
可以说,秦朝修建驰道所耗费的巨资,最少有一半是用在材料和材料处理上。
而嬴成蟜为始皇帝提供的水泥就不一样了,首先水泥已经被嬴成蟜造出来了,是现成的,不需要